江蘇鎮(zhèn)江:“老弗士”鄉(xiāng)音“三部曲” 唱響鄉(xiāng)村善治新樂章
近年來,江蘇鎮(zhèn)江京口經開區(qū)(諫壁街道)雩北村以“老弗士”工作法破題,將民間智慧轉化為治理動能。“弗”字在諫壁方言中,既有化解之意,代表威望長者化解難題的智慧,又與“服、福”諧音,形成“弗去難題、服務下沉、福澤鄉(xiāng)里”的治理三部曲。從調解糾紛的“小板凳議事會”,到家門口的便民服務站,再到共建共享的美麗鄉(xiāng)村,“老弗士”們用接地氣的實踐,書寫著新時代鄉(xiāng)村善治的生動答卷。
“弗”去難題,矛盾化解在源頭
仲夏傍晚的雩北村小劉自然村,曬谷場邊的“老弗士”議事點擺開方桌板凳,78歲的黨員劉加錄正協調著兩戶村民因門前菜地界線而引發(fā)的糾紛。這些頭戴草帽、腳踩泥土的“老弗士”們,每日穿梭于3公里的網格巡查路線,從村口雜物堆放整治到鄰里宅基地糾紛調解,用“一碗水端平”的公道勁,把群眾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(tài)。
翻開劉加錄的工作日志,上午9點查收群眾留言板、10點網格巡邏勸改亂堆亂放的現象,下午2點半調解鄰里摩擦、4點匯總議事會訴求——這樣的“日程表”已堅持多年。他們獨創(chuàng)的“庭院議事會”和“板凳座談會”讓村民在拉家常間說透心結, 在曬谷場邊議決村務,實現“事心雙解”的治理實效。正如村民李大叔所說:“劉大爺往田埂上一站,誰家雞毛蒜皮的事都能捋順。”
“服”務提質,陣地建在家門口
在雩北村鄧家缺自然村的“老弗士”工作站里,諫壁社區(qū)衛(wèi)生服務中心的醫(yī)生正為老人測量血壓,江蘇大學志愿者在義務宣講綠色農藥的使用知識。這個不足30平米的紅色陣地,如今成了集政策宣講臺、健康診療站、糾紛調解室等“多功能板塊合一”的服務樞紐。雩北村將工作站嵌入網格,就近成立“老弗士”基層工作站,用“15分鐘步行距離”為半徑繪制服務地圖,讓村民“抬腳就到、遇事能辦”。
服務提質更需資源聚合,“老弗士”們聯合雩北村“兩委”牽線鎮(zhèn)江瑞康醫(yī)院、諫壁社區(qū)衛(wèi)生服務中心、江蘇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等10余支力量,組建理論宣講、健康義診、助老扶幼等8支特色團隊。定期開展的“急救講座”“道德講臺”等活動,不僅送來測血壓、量血糖等實用服務,更把“和為貴”的鄉(xiāng)風文明種進心田。村民丁洪攥著剛拿到的健康手冊感慨:“在家門口量血糖、學養(yǎng)生,比跑市區(qū)醫(yī)院方便多了!”
“福”澤鄰里,共繪美麗幸福景
鄧家缺自然村的“美麗小院”協商議事會上,“老弗士”張六九指著改造后的花池開啟話題:“當季適合種什么花草?小菜園咋分區(qū)更美觀?”村民張海建搶著發(fā)言:“我家?guī)ь^栽月季,城里孩子看了直夸比公園還美!”這樣的議事會今年已開了5場,從雜物清理到庭院美化,村民們用一個個“金點子”,把昔日亂堆亂放的宅基地,打造成錯落有致的“微景觀”。
在“老弗士”推動下,雩北村創(chuàng)新“村民唱主角”的治理模式,遇到事情先由議事會定出方案,再由黨員帶頭認領責任區(qū),農戶積極參與清理房前屋后,這種“自己家園自己建”的參與感,讓治理效能發(fā)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。譬如村口健身廣場的改造,從地磚顏色到燈箱標語內容,都是村民投票選出的。如今的村莊,紅墻灰瓦配著四季花卉,健身器材旁總聚著嘮家常的老人,孩子們在陽光下追逐嬉戲,處處洋溢著溫馨與活力。村黨總支書記范蕓蕓說:“當村民從‘旁觀者’變成治理畫卷里的‘執(zhí)筆人’,幸福的故事便在村里悄然生長。”
夏日的陽光給雩北村鍍上一層金輝,棉絮般的白云在藍天上緩緩流淌。“老弗士”們用“弗”的智慧清障、“服”的熱忱聚力、“福”的愿景繪景,讓“草根智慧”在田間地頭生根,讓善治密碼在“板凳會”上傳承,勾勒出鄉(xiāng)村振興的鮮活注腳。(王寧 夏文杰)
責任編輯:費菲